• 松下地板

    松下地板

    “地板”一词在日本称之为“床材”,顾名思义,日本的地板不仅仅是用来踩踏,甚至是可以用来当床睡觉。这样的生活习惯与设计方式让日本整个家庭的设计都为之发生变化。譬如,日本的家具都是低矮的,甚至是“无脚”设计,日本房间的层高为2.4m却不感到压抑等等,都是因为日本“以地为床”的生活理念。 由于地暖在日本较为普及,实木复合地板由于经济实惠,稳定性高,是大部分日本家庭的选择。实木复合地板是由不同树种的板材交错层压制而成,拥有涂装面(自然清漆高结合硬质涂装)、化妆材(单板)与基材(复合胶合板)三部分,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实木地板热胀冷缩,容易开裂的不稳定性,且保留了实木地板的自然木纹和舒适的脚感。通常中国品牌的实木复合是采用三层基材,而日本品牌则是更多层的基材,譬如松下地板是五层基材。相对而言,多层基材更能保证地板的稳定性,而且相对可以做到更薄。 涂装面是地板拥有的性能,譬如耐磨抗菌防滑等功能则是通过涂装面来实现。化妆材部分则是花纹色泽,实木复合地板有两种化妆材,一种是采用实木贴皮的“木饰面”,另一种是仿木纹或其他材质的“饰面”。接下来,我们以松下实木复合地板为例,介绍一下日本实木复合地板拥有的诸多特点,以及如何选购日本原装进口松下复合实木地板。 01环保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常温下是气体,有挥发性。长期处于甲醛浓度超标的室内环境中,可能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鼻咽癌、白血病以及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对健康造成威胁。 02抗菌抗过敏与防虫 日本家庭对待过敏原其实跟中国家庭对待甲醛污染是一样的严肃认真,甚至是深入人心。在日本,甚至还有专门因为过敏的假期,很多居民每年要进行几次过敏检查。春季的柳杉以及秋季的矮豚草蒿都是过敏来源。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很多城市,除了常见的柳絮过敏原之外,“矮豚草蒿”作为外来物种开始有入侵泛滥的趋势。特别是2020年秋天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人都体会到了“过敏”的痛苦,除了打喷嚏外,眼睛红肿都是由这种入侵植物过敏导致的。 松下地板拥有的“过敏克星”混合涂装地板,能在人员流动和空气流动较少的夜晚,用整个地板去捕捉过敏花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抑制。这也是松下地板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黑科技”。 除此之外,经过抗菌处理的涂层可以有效减少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再生育繁殖,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是养小宠物的家庭所需要的功能。 实木复合地板的背面经过了防虫处理,避免地板铺装时里面生虫等麻烦。 03耐磨性 家中难免会有一些相对比较坚硬的家具与钝器跌落,甚至是宠物爪子挠地板等情况,这是对地板伤害比较大的,划痕不仅会破坏地板的美观,甚至会破坏地板的涂层,从而让地板产生更大的破损,甚至受潮不再耐用。 因此,日本地板在抗冲击力,耐磨性上都需要经过严苛的检测。另外,对于一些无障碍的需求,如家中有乘坐轮椅的成员,也需要地板能抗击轮椅对于地板的冲击,甚至是带有滚轮的转椅。 04易清洁与护理 地板在日本既然被称之为“床材”,必然是大面积接触生活,甚至是直接接触皮肤的“家具”。它的清洁护理至关重要,实木复合地板相比普通的实木地板抗污性要更强,而且无需特意去请家政公司做日常地板护理打蜡。 05防潮抗湿抗热 地暖相对来说我们都比较熟悉,但在日本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取暖工具,叫做“暖桌(炬燵こたつ)”,暖桌所产生的的温度要超过地暖的,因此是否能支持暖桌也是日本品牌地板的一个标准。 与之同时,由于日本独特的分离式卫浴与LDK(客餐厅)布局,独立式卫生间与厨房在很多家庭都是铺设实木复合地板,这对地板的抗湿抗腐蚀性要求较高,包括松下在内的所有日本品牌实木复合地板都会特别标注有,此款地板是否适合卫生间等需要有水渍接触的地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水渍通过地板缝隙浸入,通常在卫生间、厨房等涉水区域铺设地板的时候在接缝处做胶合处理。 06光泽、色彩与触感 饰面实木复合地板如何在“饰面”也就是化妆材部分制作出纯实木效果呢?其实纯实木表面不仅是单纯的凹凸,而是在显微镜下会呈现非常负责的起伏,松下地板针对凹凸纹理进行大量的实验,从而通过光泽、色彩与触感还原实木感。在光泽方面,主要是通过光线方向的变化来实现光泽外观,从而给产品注入生命与灵魂。加入更多的色彩,让木纹不仅仅只有咖啡色,并且拥有从红到黄再到绿色蓝色的一系列色彩上的肌理变化。 还原纯实木的凹凸是松下自主研发的凹凸形状,实现了兼顾“天然木纹”与“脚步接触舒适性”的触感。日本地板会更注重脚感,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光脚走在木地板上,不同地面差异会非常大,站久了有的地板地面甚至会让脚后跟疼。 07木色与花纹 饰面多层复合木地板分别有十二种木色可以选择,分别是:TY深胡桃木色、CY樱桃木色、EY橡木色、JY枫木色、WY白橡木色、DT橡木色、TT橡木色、BT橡木色、ET橡木色、MT栗木色、CT浅樱桃木色、AT象牙色 木饰面多层复合木地板单槽/双槽有六种可以选择,分别是:胡桃木色、洋槐木色、深桦木色、桦木色、灰木色、枫木色 人字鱼骨拼木饰面多层复合木地板有三种木色可以选择,分别是:桉树色、橡木色、白橡木色 超宽饰面多层复合木地板有两种木色可以选择,分别是杉木色与浅枫木色 松下日本进口实木复合地板价格计算以每坪来计算,每包装有6块,相当于3.3平米,每块尺寸为1818mmX303mm,厚度为12mm,相比较其它品牌的145mm的宽度要宽一倍还多。这是很多日式品牌地板特别为了减少拼接的接缝而采用的特别设计,为了让地板不显得那么宽,地板上会有开槽,除了303的“超宽地板”外,有单槽将地板一分为二,双槽将地板一分为三。这样拼接更加节省工时,除此之外,还做出了单槽人字鱼骨拼的设计,让客人在拥有人字鱼骨拼地板效果的同时且节约成本。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同型号拥有的功能亦有不同,如果需要松下地板可以联系徐小筑。 ...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2024-07-14 38

  • 松下携手北京建院、北京安馨康养达成战略合作

    松下携手北京建院、北京安馨康养达成战略合作

    【天极网家电频道】2024年6月28日,松下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馨康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建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致力为消费者提供面向未来的健康优选,共同打造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体验。 当日,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安馨康养集团董事长鄂俊宇、松下控股 全球副总裁 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三方高层领导各携团队出席签约仪式。 北京建院副总经理谢欣开场主持,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安馨康养集团董事长鄂俊宇、松下控股 全球副总裁 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此次合作达成的感谢,以及对未来三方合作前景的信心和期望。同时,三方代表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的战略合作,大家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创未来健康人居的新未来。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是新中国第一家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投资策划、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领域。建立70余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设计服务,在行业中享有极高声誉,已成为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在新时代,北京建院秉承 “建筑设计服务社会、数字科技创造价值”的企业核心理念,跨界融合科学与艺术、数字科技与源创设计,不懈探索数字科技和智能商业理念在建筑与城市发展中的新动能,使之联通建筑设计、工程全过程咨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各环节,创造可迭代的“数字建筑资产”,为城市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北京安馨康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养地产项目开发与运营,是具有国际视野与资源的创新型产业集团。拥有康养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和国内国际康养运营资源整合的综合优势,面向文旅康养社区、智慧健康社区和城市健康公寓综合体等健康地产项目提供整体策划、设计咨询、健康配置与IP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松下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松下集团住建空间事业旗下集技术研发、商品企画、销售于一体的住空间全品类销售公司,秉承松下集团“关护无界 身心如悦“的事业愿景,通过空调、新风、照明、建筑电气及住宅设备等产品业务的统合,以Wellness Smart Town(WST)松下智感健康生活理念为核心,融合“空气·水·光”三要素,更专业、更全面的覆盖家居市场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助力松下在中国能够成为健康、养老No.1的品牌。 在现场多方共同见证下,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北京建院副总经理谢欣,安馨康养集团董事长鄂俊宇、安馨康养集团高级副总裁黄小宏,松下控股 全球副总裁 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副事业部长谷英范,分别在战略协议上签字。随后举行“北京建院康养建筑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大家围绕康养及建筑产业展开了深入研讨。 未来,三方将根据战略发展需要,以“提升居住舒适度为己任,全面打造健康、安全、安心、舒适、便捷、智能化的人居空间,引领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为共同发展愿景,共同打造创新引领智慧健康生活方式的示范社区。以真诚、专业的服务共同引领全世界追求幸福的人们共创健康生活新方式,最终实现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人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利润共通、产业共赢。 ...

    行业资讯 2024-07-05 60

  • 一家没有卧床老人的养老院

    一家没有卧床老人的养老院

      患认知症的老人越来越多,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社会给认知症老人的选项并不多,没有专门的养老机构,没有服务社区,即便到了现在,除了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大部分医院甚至没有认知障碍疾病的诊疗专科。但在2016年底,第一家专门服务于认知症老人的养老院在北京出现,创办人名叫金恩京,一位爽利的东北女性,最早是一名内科医生,后去日本留学,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了多年博士后。有一份教职原本可以干到退休,但在40多岁时,金恩京选择了辞职,回国开一家她理想中的养老院。   理想养老院采取的模式为「group home」,概念来自瑞典。金恩京说,其实就是把家里的三室一厅做得更大了一点,没有服务台、护士站,取而代之的是客厅、厨房,还有更多的公共空间,老人可以看电视、喝咖啡、在一起聊天。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作息,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带来自己的宠物。   这些年,养老院实现了老人零卧床,还帮助几十位老人撤去了导尿管、鼻饲管和尿不湿。金恩京说起一位老人,摘除鼻饲管,恢复自己吃饭时,老人眼里闪出了泪光;另一位老人在许多人面前大便失禁,但在专业的照护下,他换完裤子是唱着歌从房间走出来的。离世三天前,那名老人没有感受到任何束缚,还在和其他老人一起唱歌和散步。   最初要建这所养老院,动因是金恩京的母亲,2000年初确诊了认知症,家里三姐妹都在国外工作,如何照护母亲成为一大难题。金恩京当时了解过多家养老院,要么不收认知症老人,要么住进去就是卧床、各种被束缚。最后,她和大多数家庭一样,选择了请保姆照护,但除了解决母亲的日常所需,任何康复训练、社交活动都没能实现。母亲过着低质量的生活,患病七年后离世。   母亲的离去成为三姐妹心里的痛。金恩京一直想知道,家属是否能在照护与自我生活中寻求某种平衡。 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她建成了这样一个地方,三层小楼带有大落地窗,窗外种植了杏树和绣球花。这几年,她一直将养老院维持在几十位老人的状态,有位老太太想来找金恩京聊天,金恩京贴着老人耳朵说话,轻轻提示她先去清洗牙齿上的牙垢,再开着她的「宝马车」过来——老人喜爱宝马车,因此这样命名她的助行器。还有一位老人在公共区域游逛,停下来问金恩京要巧克力吃。老人说,他喜欢这里,「可以自由自在」。   最初开养老院时,金恩京对「真正的养老是什么」感到模糊,但如今,她的理解变得明确,「就是要让没有多少未来的他们(老人)保持生的欲望,而不是坐等死亡的到来。」 文|程静之 编辑|槐杨 图|(除特殊标注外)尹夕远 爱能支撑多少年的照护   之所以要专门为认知症老人建立一所养老院,起点是我的母亲。   我母亲曾经是认知症的病人。2000年初,母亲才60岁出头,就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病,到离世只存活了七年时间。   母亲刚开始的症状是记忆力变差,会反复说同一件事;在厨房做饭,一上午只做出一道菜;我家附近那几栋楼长得很像,导致她老也找不到家。知道这些状况,但我不愿意往坏的方面想,总觉得她是不是休息不好,睡眠不好,各方面找原因。你能理解吗?母亲年轻时是一名会计,特别喜欢打扮,家里也弄得可干净,从我认识她以来,她就是那么强壮、有力,我怎么接受她突然变成一个认知症病人?   那时候,母亲也把自己当个正常人,有一年冬天,她去单位取东西,回来路上坐错车,走失了。我们三姐妹急死了,东北的大冬天,多冷啊,人一直在外面走,很可能就会被冻死。我们四处找,找到第二天下午,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一个好心人收留了她。见到母亲,她一句话都不会说了,一直在哭。从那之后,她的病情开始断崖式恶化。   病到这个程度,我们三姐妹开始纠结母亲的照护问题。三人都在国外工作,首先尝试找养老院,但发现老人在里头各种卧床,或者被束缚,我们很不愿意把母亲送进去。接着又考虑让母亲到国外和我一起生活,但仔细想想也不现实,母亲连母语都失去了,要怎么去适应一个陌生的国度?最后,我们就和大部分家庭做了一样的选择,请保姆来照护。   那时候,我还是想给母亲营造正常的社交环境,鼓励保姆带她下楼和别人交流,但社会对认知症老人并不包容,比如母亲看到两三岁的小朋友,误认为是还没长大的外孙,老想要上去摸,别人拒绝,母亲就感到很失落。我不想母亲天天被困在家里,也试过叫很多亲戚,带上她和保姆一起去餐厅吃饭。可是母亲会把饭弄得哪儿都是,好脏啊,你就会觉得,我的妈妈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后来,母亲和保姆的关系变得很差,天天怀疑她是不是和我爸好了,这是认知症老人常见的病症表现,那时候我不理解,一直试图告诉母亲不是这样子,但这样的解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有一段时间,母亲整宿不睡觉,大喊大叫,总是打父亲,把父亲整个手臂掐得青紫。为了不让父亲遭罪,我们只好安排他和母亲分开生活,请两个保姆分别照护。   我们三姐妹竭尽所能,只要一有假期就跑回国,哪怕待个五六天,也尽量保证每个月都有一个人能陪伴母亲。那段时间对我们姐妹来说是一个特别煎熬的过程,母亲的状态很糟糕,反应能力基本没有了,把她放在沙发上,她一天都不知道动;一顿饭要吃两三个小时,嚼着就睡觉了;有时候送她去卫生间,她没反应,可是刚站起来,哗啦一下又尿了。每天反反复复,一塌糊涂,好像我们忙前忙后,只能帮她完成吃饭、上厕所这两件事。   图源电影《妈妈!》 照护母亲,我是矛盾又崩溃的。作为医生,我多少了解一些认知症的状况,但是刚给妈妈洗完,她又尿了,那种崩溃感是实实在在的,我会忍不住吼母亲,觉得你怎么又这个样子。母亲表现出害怕,我又马上感到愧疚和于心不忍,知道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但又拿情绪没办法。   我可能真不是个好的照护者,逃避、否定、焦虑,没有面子,绝望,这些感受我都有。更早的时候,母亲吃饭变得很慢,总是呆呆的,我就觉得很烦,我说妈,你能不能精神一点,其实理性上知道,她不是不想精神,而是生病了,但感性上还是否定,总是回忆起来妈妈特别干净、特别优雅的样子,而不是大小便都在裤子里。她曾经可不是这样一个人啊。   看到每况愈下的母亲,我总会控制不住流泪。在国内照护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笑起来,但根本没用。回到日本,一旦电话响起,看到前面的数字是「86」,就知道母亲肯定又发生什么事了。我会逃避那个电话,等它响完,断了,第二次打来,再不得不接起。   到了2005年10月,母亲的病症已经非常严重,她基本上不会主动吃饭,不会走路。但她的感受依然是在的,我还记得最后一次回家陪她,保姆提前告诉母亲,恩京今天会回来,母亲就坐在沙发上,眼睛一直盯着门看,见到我表情显得特高兴,那天饭还多吃了一点。母亲其实知道我是谁,只是用她的方式在表达。我搂着她,唱小时候她教我的歌,没想到她哼出了同样的旋律,偶尔还能发出一两个单词。   有次我离家时,在车里回头跟母亲说再见,看到母亲特别消瘦,表情傻乎乎的,我在车里直接崩溃掉了,大哭,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回头,就摆摆手,说,走了走了。最后一次离开,我也没回头看母亲。不到三个月后,她离世了。   这些年,我们三姐妹都特别不愿意去回忆那段日子,真的是一生里最大的痛。我们姐妹还背了很多舆论压力,别人会说我们不孝,把孩子培养这么好有什么用,出国了也不回来照顾。我也不断反思,是不是当年我辞掉工作,抛开家庭,回国24小时照护母亲,她就能变得更好?但是冷静思考以后,我觉得再怎么努力,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也会感到身心疲惫和焦虑。我虽然很爱母亲,但爱能支撑多少年的照护?   母亲离世后,金恩京如今也快60岁了 当认知症降临到一个家庭,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到作为患者的老人,而作为子女的照护者往往是被忽略的。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有30%~40%的认知症患者家属会出现抑郁症,这个比例甚至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   事实上,在认知症的照护里,存在着一组矛盾关系:认知症老人最害怕有压力的照护,他们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会下降,但感应外部刺激的能力会提升,一旦预知到压力,身体很容易接收「逃跑」指令,作出对抗行为。而照护者在长年累月工作下,不理解这些行为,会变得更加焦虑和崩溃,照护双方像被吸入一个黑洞,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家属情绪形成新的压力源——被认知症老人感知——病症进一步恶化——加重照护负担——情绪形成新的压力源。   你会感觉到,为了照护认知症老人,很多子女牺牲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价值,但老人的情况并没有变好。在这段照护关系里,子女和父母没有人是赢家。 家庭里真正的爱是什么?我一直觉得是彼此能够过自己正常的生活,这里头没有绑架,没有互相伤害,没有谁对不起谁。亲子也不仅仅是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关系,彼此还可以继续其他的社会角色,没有压力的相处才是亲情最好的维系。   但现实中,我看过太多子女无法从繁重的照护中解脱,亲情也因此变得畸形。 尤其开了这家养老院之后,我看到很多人是带着痛苦将家人送来。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子,儿子刚把母亲送来时,母亲住在二楼,他每次到了一楼,都没办法上去探望,对母亲就恐惧到这种程度。   那位母亲认知能力急剧下降后,儿子最早也是雇佣了一位保姆白天照护,自己晚上回家陪母亲。但保姆每天会给他打无数个电话,说你妈又这样了,又那样了,出现各种问题。保姆三天两头干不下去,有的甚至半夜提辞职,光是找保姆这件事,就让他崩溃了。   那名儿子还是个「夹心人」,老人病了,孩子又小,两边都顾不上,自己的工作也没办法正常干,变得特别焦虑。他的母亲又很絮叨,以至于后来他不敢见母亲,感到自责又无能为力,就送到我们这里来。那段时间他经常到院里,但在一楼坐坐就走了。直到三个月后,他的焦虑症状缓解,才终于和母亲见面。   我还遇到过一个极端案例。老人原来是一名教授,后来同时得了认知症、骨质疏松症、肾病综合征,家属害怕他摔倒,就雇了4名保姆,维持24小时照护,但老人特别焦虑,天天在家里大叫,还有暴力行为。有一次,他老伴被打得不行,只好去门口找保安,给200块钱请保安来帮忙。   认知症老人不是依靠亲情、一个家庭的努力就可以了,他们需要的是整个社会、各类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但国内这样的组织很少,甚至很多养老院不收认知症老人。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家属不必在照护中失去自我,老人也能过得很好,我一度觉得这个问题无解。直到2008年,我申请到了一个养老相关的课题,有机会去到日本和瑞典了解养老。   在那里,我看到很多认知症老人仍然维持着高质量的生活,因为整个社会体系给了他们很大的依托。老人一旦出现认知症倾向,家庭医生会密切关注,社区也会了解老人的困境,比如老人采购困难,就有人帮助采购;进一步出现社交困难,就可以安排一周去几次日托;再严重到不认识至亲、无法自理的程度,老人才离开熟悉的房子,走进「聚居之家」。那里的老人可以不那么惧怕认知症,是因为社会网络会让他们感到明确,到了什么阶段,自己可以在哪里,怎么去生活。   在瑞典的养老院,我把一些国内的问题抛给工作人员,比如警惕老人的「最后一跌」,一旦骨折卧床,就彻底失能了。瑞典人听完特别困惑,什么叫「最后一跌」,什么叫「失能」,他们没有这些概念。瑞典老人难道就不会骨折和中风吗?肯定不是。他们就说,即便老人摔了,或者脑梗了,该手术就手术,该康复就康复。但他们的老人不会躺在床上,如果老人右侧瘫痪了,他们一边给右侧肢体做康复,一边让他们利用左侧肢体最大程度实现自理。   那家养老院的人员还告诉我,我看到目前住院的老人,平均生存时限是9个月,一年后就基本都走完了,因为老人只有衰老到那个程度才会住进养老院。我特别惊讶,老人们没有卧床,仅仅是坐在轮椅上,但眼神和语言互动都非常好,生活质量也非常高,完全不像接近死亡的状态。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瑞典养老院其实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医疗技术,而是在照护里真正写了「尊严」两个字。最近15年里,他们没有为一位老人插过鼻饲,我就问他,老人不吃怎么办,那不是把老人给饿死了吗?他回答说,老人知道ta已经足够了。我听完又很懵,老人如果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ta已经足够?   他说,养老院人员每天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甚至比家人更了解他们的意愿。老人如果不吃,他们并不是说放弃,而是会做特别多的尝试,比如有的老人最喜欢吃冰激凌,平时给ta一点就特别兴奋,但到最后,如果老人连冰激凌都拒绝了,说明ta真的足够了。进入弥留状态,他们不会穷尽什么医疗手段,延长一两天的寿命,陪伴老人走完就可以了。老人走后,养老院会和家属一起做分享会,回忆老人的点点滴滴,所有人都会感到特别释然和满足。   这个细节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原来死亡可以这么体面和平和,好似老人走向的是日月星辰,任何人不必为此感到巨大的负担。   后来,我查了一些国际文献,学界会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除了医疗之外,对认知症老人最优的护理,就是最佳的治疗。那时候,我会对养老机构有一个新的理解——它可以不是一个集中管理老人的地方,而是老人最后需要搬去的家。在那里,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帮助到认知症老人。   2011年,我决定辞职回国,去建立一所理想样态的养老院。 养老院一角 生之欲   你问我作为一家为认知症老人服务的养老院,它到底哪里特殊?和一般的养老院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真正的不同不在于我给养老院配置了最顶级的医疗技术,或者聘用了最有能力的康复治疗师,而在于它用更贴合人性和自由的理念在运行。   从决定建立养老院那一刻开始,我就很确定要做小规模,大概入住90位老人就够——这也是许多养老走在前面的国家推行的规模,可以很大程度减少规则带给老人的约束。我的理念是,不管是衰老还是伴随衰老而来的疾病,都不影响我们作为一个人得到应有的尊重,继续掌控自己的生活。   口头上说说可能很简单,但落实在每一处细节里,变成每一个行动的指南,做起来就很不简单了。   你看这座建筑一共3层,占地面积3600平方,别看地方不大,前后设计就花了一年多时间。2014年的时候,我找来一位日本建筑设计师,依托他为养老机构设计了50多年的经验,要求他把体面、尊严、自由这几个关键词融进建筑环境里,呈现的样子不必多么奢华,但要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还告诉他,要建的不是一个养老机构,而是一个老人和照护者共同生活的家,一个让人能产生生活意愿的地方。   养老院门口 老人住在3个楼层,每一层就是一个Unit(单元),电梯不用刷卡,老人可以自由上下,串门认识新朋友,看看你家和我家有什么不一样。Unit里是正常家庭的配置,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看起来像是把平常三室一厅的房子做得更大了一点。稍微不同的是有更多的公共空间,老人可以坐着看电视、读书、喝咖啡、插花、在一起聊天。   老人可以按习惯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还可以按照意愿装点自己的房间。有的老人会带一些用惯了的旧沙发、旧椅子和书桌过来,墙上挂上家人的照片,有的在卧室种了很多兰花,还有的把宠物带了过来。比如院里那只橘猫,就是跟着一位老人来的,那位老人前两天离世了,猫还在这里闲庭信步,继续生活。   老人去世后,小猫还在养老院 考虑到老人要坐轮椅,我给房子配置的是大落地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院子里的阳光、花草和果蔬。像现在,庭院里的树叶绿得浓郁,杏子黄了,各种颜色的绣球花也开了,老人就会感受到节气,知道北京的夏天已经到了。   既然是过正常的生活,老人白天不会一个人闷在房间,而是在客厅、餐厅和别人聊天说话。许多认知症的老人虽然记忆不好,但早晨起来,他们还是可以自己挑选衣服,换上正装,而不是天天穿个睡衣,有的洗漱完还要化妆、卷头发。   如果老人情绪不好,要出去游荡,我们就陪着ta出门;如果老人晚上10点突然想吃馄饨,我们就煮给ta吃;老人要是深夜睡不着觉,在房子里溜达,没人会阻拦;哪天老人状态好了,拎着个小包说想要回家,我们和家属联系好,打个车就送回去了。总之老人在家里能做的,不能做的,在这里基本都可以实现。   除了老人,对于我的员工——照护者来说,尊严和自由同样重要。这点和其他养老院也很不同,我们没有服务台,没有护士站,照护者随便找一张桌子就可以办公,很多时候是一边跟老人聊天,一边就把记录写上了。我们照护者也不用穿统一的衣服,更不用说是白大褂,每个人都有穿衣打扮的自由,这样生活才是丰富和色彩斑斓的。   现在,我们有将近40名照护者,和老人差不多是1:2的比例。很多家属会说,能不能提供一对一的照护,这种方式其实是我一直反对的,因为一位照护者天天对着一位老人,压力是极大的。有的认知症老人情绪激烈时会大喊大叫,有的一晚上要去20多次厕所,单个照护者应对起来会感到很崩溃,非常容易出现新闻里常见的虐待和冷暴力。   为了同时保护老人和照护者,我引进的是「整合照护」方式。团队分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不同职种,他们共同走进老人生活的单元,独立之外又有很多交叉工作,清扫照护死角。不同专业整合到一起,遇到问题一起探讨,不仅打散了照护者的压力,而且能协助老人越来越好。   开养老院的七八年里,我一直在践行这些理念和细节。其实很多老人刚进来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眼神,是空洞的。但是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从床上坐到轮椅上,从卧室推进客厅,很多人就开始转动眼睛,寻找人群、阳光和花草。老人的眼睛有了目标,慢慢就有了目光,之后还会展露出很多不满足——不满足于只是躺在两平米的床上,不满足吃饭只能打鼻饲,不满足上厕所只能靠导尿管。   这是老人对于生的欲望。这些老人之所以找到我们,是因为他们距离死亡已经很接近了。而真正的养老,就是要让没有多少未来的他们保持生的欲望,而不是坐等死亡的到来。   养老院的老人在织毛线   误区   认知症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我们最熟悉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导致了60%以上的认知症病例。还有像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脑梗死之类的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都可能造成认知症。我们常说,100位认知症老人,可能会呈现出100种不同的症状。这也是认知症复杂的地方,它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组合,比如记忆力衰退、难以集中注意力、说话变得混乱、出现幻觉等,不同症状组合也指向不同的病因。   如果对认知症不了解,我们很容易在照护上走进一些误区。   准确的诊断是认知症照护的第一步。在我们国家,得到诊断的认知症患者大约有1500多万,但因为对认知症的科普、早期筛查做得不够,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疾病晚期。很大原因是,很多人会把认知症引起的老人记忆力持续下降,误解为正常的衰老过程。也有人因为害怕面对疾病,或者有病耻感,选择忽略了早期症状。等到发展到不认识家人再去看医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忽视的反面,我们很多人又容易把认知症放得很大,一旦老人表现出异常行为或者极端情绪,都归咎于认知症。   很多人说,认知症老人都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其实不是的,很多老人会第一时间感知到自己记忆出了问题,他们害怕将来没法支配金钱,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甚至因此不敢出门了。这时候,老人特别容易焦虑、失眠、易怒,但这并不是认知问题带来的,而是缺乏安全感引起的。   老人们在休息区看电视 比如我们院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太太,生病前特别优雅,喜欢吃巧克力、喝咖啡,但确诊认知症后状态变得特别差,女儿为了能让她高兴,就给她在上海买了一套很别致的洋房,里面还安装了电梯,老太太还是不开心,有时候甚至楼上楼下追着女儿打,女儿照护不下去了,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   后来送到我们这里,刚来时,老太太满地打滚,大冬天,不穿袜子,跑到院门口喊救命,但我们不会阻拦她,而是拿着鞋子和大衣跟出去,等她平静之后,再陪伴她回来。我们发现,老太太认知能力并不差,异常行为其实是恐惧引起的。   几乎所有认知症老人都害怕疾病会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因此,我们就想办法帮老太太融入进来,让她感受这里的生活不仅有序,还能维持社交。老太太适应了一段时间,情绪缓和了很多,现在还会画油画,帮忙擦盘子、摘豆角,在好好过生活。   在澳大利亚一个认知症照护团队的项目里,统计了50多种触发认知症老人异常行为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甚至和认知完全无关,而是因为身体的不适和疼痛。   我们也遇到过一个典型例子。那位老人来时已经快90岁,患有认知症,伴随神经源性膀胱炎,即便身上插着尿管,老人还是隔5分钟就大喊要去上厕所,睡眠也有障碍。我们就怀疑,是不是尿管刺激了尿路,引起她的异常行为。和她女儿探讨后,我们尝试把老人尿管摘了,给她做盆底肌训练,减少尿失禁,老人真的就不喊了,睡眠也正常了,各方面都恢复得挺好。重孙子来看她,她甚至认出了对方。   你会发现,当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解决后,认知状况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但现实中,太多人往往只关注到老人的认知,而把最基本的疼痛问题忽视掉了。   照护认知症老人容易走进的另一个误区是,我们总是试图考察他们的短期记忆,纠正他们的错误表达。比如很多家属会考老人,我是谁,叫什么名字,今天吃了什么。老人答不上来,会感到紧张和尴尬。认知症最大的特点是,过去的记忆(长期记忆)是好的,当下的记忆(短期记忆)是差的。其实,老人记不住没有关系,不要勉强ta去做做不成的事,就像不要让一个音盲的人在大合唱里领唱,让一个没有户外基础的人去登珠峰。   还有亲属遇到老人把女儿喊成姐姐或者妈妈的情况,感到很难过。但其实,老人可能不是认错,而是表达系统出了错,没法调取他们想要的词汇。但他们的情感和感受是正常的,能分辨一个人的好与坏,假意与真心。他们可能记不住你做的每一件事,但会清楚你对待ta的方式,感受到你带给ta的爱和温暖。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警惕,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认知症老人。我印象特别深,院里曾经住了一位数学系教授,但认知症让他的数字能力变得很差。有一次,我想锻炼他的计算能力,就拿了一道小学数学题给他,没想到老人很生气,啪一下把本子摔在地上,说,「这是一个傻子的东西」。我就意识到,他是不会算数了,但不表明可以用小孩的题目去折辱他。后来,我就改成让老人玩21点游戏,里面有计算、有社交、有输赢,老人很愉快地接受了。   对于认知症的照护,我们依照的是北欧养老里非常重要的福祉三原则:一是「自我决定权」,即老人的人生依然由自己决定;二是「残存功能活用」,不要只看到老人的疾病,而要把老人剩余的能力用起来;三是「生活的持续」,老人不是被限制,而是要尽量延续原来的生活。   简单来说,我们不仅要看到老人的疾病,还要看到疾病背后那个大大的「人」,看到老人还可以的部分。这依然是老人的人生,日子要他们自己去过,照护只不过是通过专业手段,拓展他们的生活能力,实在不成了我们才去帮助ta。 老人在吃餐厅提供的下午茶小点心 撤走鼻饲、导尿管和尿不湿   刚回国内的时候,面对老人失去尊严的现实处境,我是很难过的。   院里住过一位高龄奶奶,以前是播音系的教授,在北京饭店和总理跳过舞,很多央视主持人曾经都是她的学生。那位奶奶之前得过两次脑梗,第三次在我们养老院发作,送去医院治疗回来,担架给她抬到房间,没有任何医护人员打一声招呼,就把她身上的被子直接揭开,我才看到她没有穿裤子。我马上拿被子给她盖上,那时候真的要掉眼泪,尊严和体面在哪里,难道人老了,就可以不去在意一位女性的隐私?   那时候,我就很想在小范围里做改变。比如我们每天帮老人换衣服和卫生用品,不会直奔主题揭开被子就换,而是让语言走在手的前面,先跟ta讲,我要帮你换衣服了,或者要擦一下身子了,可能会有一点点凉。这不是一个形式,而是必须要做的,老人的感受力是在的。   不仅是这些微小的细节,养老院开办七八年间,我还成功实现了老人零卧床,甚至为几十位老人摘掉了导尿管、鼻饲管和尿不湿。   入住养老院的第一对老人是柳爷爷和他的妻子。柳爷爷的女儿在瑞典工作过,了解我们做的是「瑞典式养老」,就把父母都送来了。那时柳爷爷快90岁,认知症已经很重了,大小便失禁,但我们给他做「排泄护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进行正常的排泄活动,从来没给他戴过尿不湿。   有一天早晨在客厅,柳爷爷突然大便失禁,排泄物顺着裤子掉到地上,他非常紧张。我们员工正在分餐,发现不对了,就走过来,很自然地拿东西盖在上面,之后搂着柳爷爷说「我们回家」,回到房间给他擦洗、换裤子,这期间另一名员工把地面也收拾好了。整个过程非常体面,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柳爷爷后来是唱着歌从房间走出来的。   大概住了一年,柳爷爷除了吃点奶黄包里的馅儿,很多东西突然不愿意吃了。我们也没有给他插鼻饲,就把各种食物混在馅里,争取给他足够的营养。这样吃了小半年,直到他有一天胰腺炎发作引起剧烈腹痛,去医院住了三天,他女儿就感觉不行了,还是要回养老院。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没想到柳爷爷没等到第四天早晨,在头天夜里离世了。但他女儿还是特别感谢,因为三天前,父亲还在和其他老人一起唱歌、散步,过着很正常的生活。   柳爷爷走后,他的伴侣还在养老院里,也出现轻度认知下降,有时候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固执。但这不影响她的生活,她甚至已经习惯了这里,希望房间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我们也尊重她,就让柳爷爷空下来的床,和她的床并在一起。   除了柳爷爷,院里还有一位83岁的老人,年轻时是一名教师,老来得了脑血栓,导致血管性认知症,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他在康复医院治疗了5个月,状态就是长期卧床,洗脸要别人帮助,进食依靠鼻饲,但老人还是反复呛咳感染,情绪低迷,几乎看不到康复效果。   老人的家属不想放弃,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就发现,老人的吞咽功能和右侧肢体是没问题的,但他对生命已经感到绝望了。我们就想办法调动他的生命力,第二天帮他从床上坐到轮椅上,第三天就摘了鼻饲,喂一些流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餐。老人看到改变,就真的有了欲望,跟我们说希望自己能更好一些。康复做了一个月,他的左手从慢慢有握力拿起一本书,到自己吃饭,现在已经能和别人下棋了。 还有一位老人,来之前得了中风,家属给他安置在一家医养结合的医院,老人插着鼻饲,躺在床上眼睛都不愿意睁开。我们就劝家属过来试一试,当时医院的医生阻拦说,养老院里有匀速打鼻饲的机器吗?我听了特别吃惊,我们吃饭也不是匀速,为什么要匀速地去打这个鼻饲?   后来家属也想改变老人的状态,还是带了过来。老人身体虽然蛮僵硬的,但我们每天都帮他坐到轮椅上,推出去和其他老人见面。大家吃饭的时间,我们不是留他在一边,把食物打进胃里就好,而是让他参与其中,有时候还给他一点点糖去舔,让他感知食物的美好。接下来,我们一点点锻炼他的吞咽功能,最后也把鼻饲摘掉了。老人能自己吃饭的时候,眼里是闪着泪光的。   也有一些反对意见说,得过脑梗的老人容易呛咳,鼻饲更加安全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安全只是一个需要尽量保证的前提,但不能成为剥夺人老后吃饭自由的名义。做好各项评估之后,我们应该努力做的是拓宽老人的能力,而不是限制能力。   很神奇,即便是认知症老人,当你告诉他们可以改善身体状态,他们会变得非常配合,各项能力真的在慢慢变好。他们会不断有新的欲望,除了自理能力之外,也想要出门游玩、购物、和外界接触,甚至创造价值。   这也是认知症照护里最难的部分。我努力办了很多活动,老人可以画油画、做手工书包,兑换成代金券;又做了跳蚤市场,一个月至少一次,志愿者、大学生、家属、社会群体走进养老院,摆摊卖各种商品,老人可以用代金券购买,讨价还价,感受闹市一样的人间烟火气。老人也可以自己摆摊卖油画,比如院里有一位奶奶,每次都当摊主,但她记性不好,有时候会忘记价格和收钱,但不妨碍她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生活不可能每一天都是激昂的,平日里,老人在一起玩21点游戏,打麻将,看电视,我们也会让他们帮忙刷刷盘子,给花浇水。每周五是我们固定包饺子的日子,老人全部聚集在客厅,有的擀皮,有的包馅儿。到了特别的节日,我们开舞会,带老人春游。每年中秋节,我还会邀请老人的家属过来,所有人在院子里一起赏月。   很多老人刚进来的时候,会说我都这个样子了,活着干嘛,但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不再说灰心丧气的话了。如果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能力的下降和死亡是注定的,但至少我们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拥有过一段富足的时光,这样难道不是很好吗?   养老院的老人在参加活动 彼此过好自己的人生   前面说得再美好,但要在国内开第一家服务于认知症老人的养老院,把瑞典的理念本土化,让更多人接受并实现盈利,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   2011年我刚回国时,国内关于认知症的养老机构基本是空白,更别说专业的照护者,我就要从头培训一批专业的员工。我基本选择了从未从事过养老行业的人,最早把10名员工送到日本的养老院,在现场加深他们对照护的理解,回来之后再教给其他人。头个一年半时间,我每个月还会聘请日本的专业人员来现场指导,可以说是像白纸一样去培养他们。   即便如此,员工前期的服务远远没有我想象的好,老人还是躺在床上,戴着尿不湿,和员工谈了一圈,了解到他们有很多担忧,比如老人走失了怎么办,跌倒死亡了怎么办。当时的院长就建议,要不给所有房间装上监控。我说不行,这和「家」和「尊严」的理念都不符。院长就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的话,「金博士,如果生命都不在了,尊严在哪里?」   对于养老院来说,我的身份不是院长,而是投资人。听完那句话,我动过把养老院卖掉的念头,如果做不成想要的样子,我干嘛还要去做?但是后来想一想,我还是不甘心,就自己来当院长,做最后的尝试。   还好我之前做过大学老师,教人的本领还是在的,就把瑞典的音乐疗法、触摸疗法等专业知识教给员工,不断和员工谈到底什么是尊严,怎么给每一位老人制定照护方案。一个个项目这样去改善,我把「整合照护」模式慢慢搭建出来,大家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突破个体照护的局限性,养老院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照护人员会记录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 除了员工,早期资金也是一大难题。养老院单个老人月均价在1万5左右,你可能觉得价格不低,但早期入住的老人少,成本又高,养老院前几年一直在赔钱。最困难是在2019年,养老院赔了好几年,已经把我所有积蓄搭进去,真是要弹尽粮绝了。我经常焦虑到睡不着觉,穷尽手段赚钱往养老院里填,但还是怕钱用着就不够了。记得有一次发工资,我是把海外账户的钱都挪回来,各个账户凑在一起,才把钱发到员工手里。   曾经,也有人愿意给我投资,要我在5年内开10家、20家,我一听就拒绝了。我觉得真正缺少的不是钱,而是专业的人,以至于我的理念和运行模式没办法像快餐一样快速复制。我不想失去专业的服务,不想委屈我的老人,也不想失去我自己。   好在专业的服务让我扛过了最难的日子。我不知道别家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但我就是靠口碑一个介绍一个这样做起来的。一直到今年,我差不多还清了所有债务,养老院实现收支平衡,已经开始盈利。这在北京很不容易,你知道,根据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收养性养老机构有584个,床位11万多张,年末在院人数只有4万多人,空置率将近六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人一直在避免谈老,其实衰老本身没什么值得恐惧,恐惧的是生命的不可预知,以及失能导致对生活的失控。因此,在我们逐渐步入老年,且判断力尚好的时候,就可以为更老的生活做一些准备。   财富储备是必要的。衰老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二三十年,对财富的消耗是巨大的,不能毫无准备地等待衰老和意外的到来。其次,我们要考虑会遇到的最坏的情况,比如失能和失智,很多人会粗暴地说,落到那个境地就不活了,这些其实都是气话,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没有选择的能力了,把决策权留给亲属,他们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如提前给自己安排,告诉亲属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到了什么状况,还可以去哪里生活。   像我这个年龄,已经和儿子谈论过这些事了。儿子现在在美国,有一次通话我就说,一旦出现什么无法治愈的疾病,有创抢救我是拒绝的,因为救回来后也是低质量的生活。   如果得了认知症,那很简单了,我就在自己创立的养老院,员工们很了解我的喜好,我可以在这里很自由地生活。再到最后一步,我也不需要墓地,把骨灰撒进大海里就好。儿子听完就笑着说,ok啊,挺不错,已经安排得很好了。剩下的日常,我告诉儿子,会自己管理好健康,充实生活,我们只需要彼此负责过好自己的人生。 ...

    行业资讯 2024-07-05 46

  • 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以变革顺应中国市场 2025年度事业规模将达到2024年度的3倍

    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以变革顺应中国市场 2025年度事业规模将达到2024年度的3倍

    沈建缘/文 4月9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在2024年中国制冷展期间发布松下集团中国战略、Wellness Smart(智感健康,简称WS)事业战略。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表示,“在‘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松下正持续践行‘绿智造 创未来’的环境愿景目标,以环保理念融合事业战略,通过实际行动助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脱碳社会、助力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松下在中国的业务包括“健康智能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三大事业,业务规模已达1280亿元。其中,住建空间事业部融合新风空调、住宅设备、建筑电气、照明以及自动门5大业务板块,提供居住空间综合解决方案。其主要负责的“健康智能住空间”事业即便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仍获得了增长。2021年-2024年度期间,预期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90%。预计2025年度WS的事业规模将达到2024年度的3倍。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执行副总裁、住建空间事业部总经理中山正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产行业增长放缓的阶段,只有提供更高价值的解决方案才能得到用户支持。”他认为,在市场萎缩的状况下,要获得业务增长就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在中山正春看来,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希望提供的“日式空间”的独特之处,并非纸窗或榻榻米等浮于表面的“日式”,而是在狭小空间没有浪费的流畅动线和高效收纳这样的“待客之心”。空调、新风、空气质量等领域都有同行业的企业,但能将这些方面的需求通过自己的技术形成优势并不断创新,是松下的强项。 为此,2024年4月,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为了拓展业务并实现规模化,新设立WS事业本部。新体制通过多类产品的融合提供整体的空间解决方案,以“无浪费的动线”和美观的日式设计,营造闲适愉悦的生活。另外,松下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的6恒气候站以及住宅设备、家电等松下住空间产品,还将继续推进实现空气、水、光三要素的联动,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以2024年4月发布的6恒气候站综合控制面板为例,该产品可以通过自由切换空调和地暖的开闭,冬天以“地暖+加湿”实现舒适暖房效果,夏天以“空调+除湿”实现舒适清爽效果。此前,6恒气候站不断升级,已被投入到包括雅达·松下社区、北京建工地产熙华台、青岛中德未来城等15项约9,000栋住宅项目中,截至2023年完成销量约3,000台,预计2026年将实现6倍以上的增长达20,000台。 中山正春表示,“虽然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但和其他设备商不同,松下拥有全套的相关解决方案,包括新风空调、建筑电气和住宅设备等。我相信,凭借我们的产品全案和独特优势,随着事业合作伙伴的不断开拓和一站式旗舰店网点的扩张,能够实现我们雄心勃勃的计划。” 此前,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正通过商业模式变革及战略,转型为提供专业咨询、空间设计、服务价值链的住建空间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中国是这一战略转型的重点。中山正春表示,“中国住宅市场规模虽然缩小,但更高质量的住建需求正在提升,我们希望在这个范围内提升松下的市场份额,我们将通过不断累积的成功案例,提升WST事业合作伙伴、WSH一站式旗舰店网点的扩张速度,实现25年较24年2倍规模化增长的目标。” 在中国,以提供“延长健康寿命10年的空间” 以及 “从单纯的商品销售向提供空间价值转型”为目标,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的商业模式包括与B2B渠道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健康街区为主的WST(Wellness Smart Town智感健康生活)事业和面向翻新、装修市场领域提供一站式住空间提案和装修体验的WSH(Wellness Smart House松下智感健康空间)事业两类。WST事业聚焦康养、文旅、健康公寓等领域,已成功打造了雅达·松下社区、天泰山乐爱艺文小镇、成都东创建国公寓等35个全国项目。其中,2023年2月投入使用的宜兴雅达·松下社区,目前正在第4期建设中。 “中国幅员辽阔,如果能够满足中国不同地域的需求,就能在全球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对中国市场(全境)都非常重视。”中山正春说,“我们要在广阔的中国市场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面对问题,为符合各地气候和生活方式,通过低能耗的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多品类产品和系统。”目前,松下住建空间事业部仍在完善架构体系,同时招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满足市场需求。 ...

    行业资讯 2024-06-29 63

  • 日系建材--Takara standard日式橱柜

    日系建材--Takara standard日式橱柜

    日本橱柜日式橱柜厨房收纳空间...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2024-06-29 70

  • 日系建材--山月壁纸  山月地胶 山月窗帘 sangetsu

    日系建材--山月壁纸 山月地胶 山月窗帘 sangetsu

    ...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2024-06-29 57

  • 日系建材--东理地胶 东理壁纸 东理窗帘 日本东理Toli

    日系建材--东理地胶 东理壁纸 东理窗帘 日本东理Toli

    全屋通铺地胶-日本东理TOLI 以前去日本,体验过日本普遍家装的地胶,光脚走在地上的脚感太舒服了,不凉,不硬,不滑 这次给父母装修,老年人腿脚不好容易摔倒,安全起见,首次尝试了全屋通铺地胶,防滑性和减震性都比普通地砖要好很多。 选择的是日本东理TOLI品牌,据说是1912年创办的老品牌,也是地胶行业的佼佼者。很巧的是,我们公司的大厦有一块区域铺的就是东理地胶,感觉很好。东理在国内有授权的经销商,且在TB上有店铺(tori家居),所有地胶和所需辅料都是从日本进口再过海关的。其实国产地胶品牌也有,但是用于家装的不多,大多用于医院幼儿园体育馆等工程用地,而且品牌参差不齐。前期在网上买过几个品牌的地胶小样,经对比发现还是东理的最厚,材质最好,且环保等级最高。最难得的是东理在国内的经销商是全包服务,既买地胶的同时,商家也会给搭配所需的各种日本原装进口的辅料,以及长期合作的铺贴工人。因此,施工质量很有保障 总体来说,无论是地胶材料本身,还是北京铺贴师傅的水平和责任心,我都非常满意。唯一遗憾的一点是干区地胶的花色选得不是很好,当时如果选择木纹花色就更完美了(铺完就像木地板似的) TB上有两家卖东理产品的,名字略有不同,分别是toli和tori,我买的是tori,为啥?因为另一家在北京没有合作工人,不包施工的,所以你们懂的 ...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2024-06-29 63

  •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松下定制 KVK龙头 大建 ...

    日式装修风格与日系建材 2024-06-29 68

  • 五部门发文: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五部门发文: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 据了解,《措施》针对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方面提出,加快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提高老年人消费便利度。对于汽车消费也明确,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 积极研究增加过境免签政策国家数量 “从需求侧看,我国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新场景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从供给侧看,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正在提速,产业体系对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等新形态和新模式的支撑有望进一步增强。 《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针对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提出,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更好满足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多样化需求;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推进餐饮外卖点单和配送智能化升级,鼓励根据历史订单、饮食限制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无人配送。 一批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的措施也将推出:积极研究增加过境免签政策国家数量,适当增加主要客源国的入境航班频次,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完善市政交通、热门景区、餐厅酒店、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外语指示标志;在地图导航软件等应用中增加多语种服务,优化打车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确定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推动受理境外银行卡;提高外籍游客在华购票、餐饮、住宿、出行、预约的便利化水平。 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 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涉及汽车、家居等多方面。 对于汽车消费,《措施》提出,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结合汽车赛事、自驾露营、汽车文化体验、汽车改装、汽车租赁等,丰富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 丰富家装家居消费场景方面,将鼓励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推动家电以旧换新,鼓励地方和企业组织开展优惠促销等系列活动,促进家电更新消费;鼓励家电和平台企业开展进社区免费检测、上门拆旧换新等服务;合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家装家居消费金融需求。 鼓励商超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 银发消费备受关注。此次新政提出,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加快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提高老年人消费便利度;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 同时,《措施》还提出,培育社区消费新场景,支持社区盘活现有闲置房屋场所,推动养老育幼、邻里助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家政便民等服务进社区;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 近两年,我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市场稳步回暖。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相关负责人说,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大关时,消费升级的进程会显著加快。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消费升级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

    行业资讯 2024-06-27 60

  • 芳华里打造CCRC home家庭养老新模式

    芳华里打造CCRC home家庭养老新模式

    开业仅三个多月,芳华里家庭养老社区就受到在住老人及周边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怎样的魅力使得在住老人实现老有所乐?养老机构又如何与周边居民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记者为您揭开谜底。 芳华里家庭养老社区位于三环内方庄街道芳星园一区16号院,由烂尾近30年的方庄电影院改建而成,填补了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空白。占地6431.69平方米,建筑规模21230平方米,共计177个房间、293张床位。 芳华里以国际化的CCRC养老模式为基础,创新性地将传统养老公寓与慢生活方式相结合,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居家生活感受与开放混龄的社群运营三者有机融合,打造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CCRC home家庭养老社区。构建了集医疗、护理、餐饮、娱乐、健康管理等内容完备的四套服务体系。 作为全生命周期持续照护式家庭养老社区,芳华里从规划设计阶段就以营造“家”的感受为核心,以让老人享受“愉悦、时尚、阳光、轻松”的健康退休生活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依据老人行为习惯和生活特点将社区整体分为养老公寓居室、楼层起居厅、开放活动空间以及适老化花园景观区四重空间,将人性化设计落实到每一个角落,让养老生活自由惬意、进退自如。 作为医养结合的典型项目,芳华里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驻芳华里,为机构老人提供医疗保障的同时向周边社区提供医疗服务,建立了集医疗服务、紧急就医响应、康养照护服务、慢病管理等全方位医养服务保障体系。与此同时,上级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动,将进一步针对医生开方、药品配送等服务进行政策支持,为机构在住老人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养老服务。 此外,芳华里还提供了大量的开放共享空间,如小剧场、创意教室、形体教室等,一方面为在住老人创造更加丰富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常规养老机构经营内容外,凭借养护及餐饮的专业能力对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为居民提供方便。作为创新型开放混龄养老社区,芳华里组织活动近200场,参与人数超3000人,受到广大老年居民朋友尤其是周边居民的广泛好评。 芳华里家庭养老社区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居家生活感受与开放混龄的社群运营三者有机融合,打造了全新的老年友好型社区样板,在城市更新与老龄化双重背景下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新闻内存:什么是CCRC? 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是一种复合型老年社区。 CCRC,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CCRC通常选择在距市中心50-100公里、一小时车程内、交通便利的城市周边地区。社区以围墙封闭自成一体,配备安全监控、保安巡查等多种方式提供安全保障。社区配有大面积绿地、景观、花园、种植园区。为入住者提供优美的居住养生环境,并且从个人居所到服务场所、公共空间全部为无障碍设计。社区提供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洗衣、银行、邮局、美容美发及各种娱乐活动场所。在社区内入住者可以方便地解决一切生活需要。 ...

    适老化设计改造康养辅具 2024-02-22 209

1 2 3 4 5 6 ... »